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-03-24,文章内容可能已经过时。

(萝卜青菜各有所爱,仅代表个人想法,喜欢这部电影的各位别恼火)

之前给《流浪地球1》打了五颗星,下面就从我的视角给大家讲一下我不喜欢《流浪地球2》的原因。

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像吃了一桌子山珍海味,吃的很撑。这样的效果源自于特效的运用。特效的确很惊艳,在我看来已经做到了天花板的级别,可是问题也来自特效,特效镜头的大量泛滥,给我带来了视觉疲劳。

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,故事不够,特效来凑。

故事是有非常明显的短板的。比如吴京和刘德华的两条故事线很割裂,几乎无交集,把吴京的故事去掉,不影响整部电影的剧情发展,吴京是负责“搞笑”和爱情线的。

我当然可以理解并线叙事的意义,它是为了塑造群像,完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的输出,但是我相信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是可以优化的,它并没有拧成一股绳,找到一个强有力的爆发点,而是有种意犹未尽,就切换到另一条故事线的散乱感。

刘德华的故事线倒是很棒,在最后屏幕里的门被突然打开,我在那一刹那震撼于主创人员的脑洞,利用数字人的记忆能力拯救人类,也对于人的死亡有了新的定义,它不是简单的一种剧情反转,而是让科幻出现全新的维度,把科幻层面的高度拉得更高。

但是呢,这段亲情前面的设计感也非常明显,它主要就是承载着亲情,于是纯纯就只剩下“亲情”,明明妻子也去世了,可剧情中没有展现一点对于妻子的怀念,而是让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孩子身上,让亲情走入极端。我知道爱情不是刘德华的part,可是这任务分配得可太清晰了,造成这个角色一定程度的缺失。

并且在妻子和孩子的死亡原因,也是又用了一个很狗血的剧情设计,司机一回头,车后座全毁,妻女全去世。我想说——拜托!!!很多电视剧都用车祸泛滥成灾地搞事情,这是一个多么偷懒且老套的情节,一部要打造顶级科幻电影的格局可以高一点嘛,这样的剧情和nb特效真的很不适配!!(即便最后用Moss的阴谋来解释这个车祸,我也并不能接受,实在是很偷懒…)

总的来说就是导演想要表达的太多,信息太多,没有重点,爱情亲情友情三手抓,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任何情感我都没有共情。

尤其是吴京的爱情线写得非常老套,一瞬间甚至让我想到《独行月球》沈腾马丽的一见钟情,它并没有把两个人的感情真正地表现得很深刻,甚至我觉得感情还不到可以结婚的程度,就要呈现出一个生病,一个飞天的生离死别的境遇,这样简单粗暴的故事一定有观众是不会买单的。

亲情线可以对比《星际穿越》,它主要呈现的就是父女之间的亲情,很多年后,外貌没有变化的年轻父亲任务完成后回家,看到曾经的娃娃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太太,于是硬邦邦的科幻外壳里面流淌着软绵绵的人间真情,这样的故事才是深入人心的,所塑造的情感是很有分量的。

而《球2》中塑造的亲情,刘德华和女儿的情感联系仅限于一场出车祸的戏,他可供观众联想的回忆也只有女儿说想去游乐场,想吃冰淇淋,可想而知,父女之间的情感被压缩多少,观众能体会到多少。所以相比来说,《球2》是塞满各种情感的大杂烩。

再来说说我哭的点,“五十岁以上出列”,当时我的确感动哭了。后来我出影院意识到,它是由沙溢饰演的老人角色代表提出,用一种集权的形态发布号令,造就仪式感的伟大奇观——“看!老人在保护年轻的娃!”

我是否可以理解为,这是一种贴近于年轻人思想的剧作设计,年轻人看到这个剧情会和被保护的年轻人共情。(这部电影的观众定位也一定是三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)


让我想起了古代“为了节约粮食保护后代,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必须要被活埋”的可怕要求。可以思考一下二者有其共同之处,唯一不同的,是倡导这件事情的人从皇帝转移到了其中一名甘愿牺牲的老人。

各种感情的大杂烩我说完了,接下来就从主线的灾难分析一下,整部电影的推进就是由于灾难的爆发,爆发一个解决一个,爆发一个解决一个,依然没有跳出传统,两个灾难之间的连续感和关联感也并没有做得很好,都豆瓣网友的话来说就是像编年体。

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了,没有重点,剧情就会变得很虚,节奏也会很慢很冗长。

吐槽完了,下面我开始夸了:

接着上面的说,制造的接二连三的灾难最后在彩蛋扣锅给了“人工智能”,于是观众在脑海里会形成一种认知——是人工智能搞出来的一系列危机哇!不是编剧搞的!

(不管怎样说,我觉得彩蛋都暂时冲淡小部分敏感观众对于同质化灾难危机的愤怒。)

扣锅给“人工智能”的设计,在前面也是有铺垫的,包括提问吴京的时候应答自如,甚至带来一种威胁感。还有特意询问它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的台词,这些都是很细致的铺垫。

接着我很喜欢的还有一处沙溢东北口音的设计,东北话在东北姑娘我这,无疑是很亲切,很接地气,拉进和观众的距离的。后来沙溢的角色也有一些要“走后门”,想要帮助吴京逃过选拔的剧情,这些剧情设计很可爱,都是尽可能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,也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的人物形象,并非一个盛气凌人的大英雄,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在沙溢喊出“五十岁以上出列”那里哭得凶的重要原因。

然后就是——特效!在看电影之前,我真的想象不到我国的电影工业化进程已经如此纯熟,想象力匮乏的我看特效看得一愣一愣的,从这个方面来看,这的确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,灾难、宇宙的大场面都比第一部要精彩得多,甚至在全世界的科幻片里也并不露怯,很多道具的设计都精雕细琢,可见主创人员在用心打造一部好电影。

(话锋一转)但是我还是想说,别因为它在特效上开创先河就“物以稀为贵”,提出“故事讲得真的不好”,中国科幻片才能在故事和特效上齐头并进。